-
邹海波
-

-

- 所属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 黄孝伦

- 作品数:59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糖尿病 胰岛移植 肝细胞癌 肝纤维化模型 恒河猴
- 骆乐

- 作品数:34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肝切除术 腹腔镜 糖尿病 切除术治疗
- 王冠

- 作品数:34被引量:133H指数:7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糖尿病 相位噪声 切除术治疗 肝切除术
- 姚豫桐

- 作品数:54被引量:17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肝再生 糖尿病 治疗1型糖尿病 结扎 门静脉
- 罗兰云

- 作品数:28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胆囊切除术 糖尿病 切除术治疗 肝切除术
- 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36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36例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手术组(15例)、准根治性手术组(17例)及姑息性手术组(4例),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根治性手术组与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40、P=0.221、P=0.602)。根治性手术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准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例出现肝门部残余病灶增大,其余患者肝内、肝外病灶稳定。姑息性手术组患者2例出现后腹膜病灶增大,1例出现穿刺引流脓肿周围病灶增大。结论针对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多学科诊疗模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可以使中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最大化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 王冠罗兰云邹海波骆乐向光明薛华姚豫桐黄孝伦
- 关键词:外科治疗
- Glove法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Glove法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自制单孔腹腔镜装置、常规腹腔镜器械为67例胆囊息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单孔LC。结果:64例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暴露欠佳改行两孔法LC,1例因胆囊动脉出血改行三孔法LC,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56±27)min;术中出血量2~100 ml,平均(15±4)ml。术后1例出现脐下切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无胆道损伤、术后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1~4 d,平均(2.8±1.5)d。结论: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Glove法常规器械行单孔LC,切口美观,无需购置专门器械,卫生经济学效果突出,手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具有推广价值。
- 邹海波罗兰云王冠骆乐姚豫桐向光明薛华黄孝伦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单孔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预后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明确与FAP死亡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FAP病例共58例按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就诊时间、病因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入院24 h内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指标死亡组明显较生存组高,而白蛋白、血钙相比明显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 5)。而血淀粉酶、脂肪酶、钾、钠、血糖无统计学差异。(3)病程中出现单个、三个及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数目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出现两个器官功能障碍的无统计学差异。(4)两组间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5)APACHE II、SOFA、Balthazar CT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起病早期高白细胞计数、高血尿素氮、出现≥3个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FAP死亡的危险因素。
- 邹海波沈思魁黄孝伦张刚
- 自体外周血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10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索克服供体肝脏短缺的新途径,观察自体外周血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100例晚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内科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100例晚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CD34+干细胞移植,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肝生物合成功能(凝血功能、白蛋白水平、吲哚青绿试验、Child Pugh评分)、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Knodell评分)、以及肝脏形态学改变.组间比较及组内比较均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当方差分析有意义时,采用Bonferroni检验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100%,其中52例大量腹水患者术后腹水逐渐减少直到消失.4例术后3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出现Ⅰ~Ⅱ度肝性脑病.移植术后肝脏合成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肝弹性测定及肝总组织检查(Knodel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移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CD34+干细胞移植是安全、有效和性价比高的方法;CD34+干细胞能有效地改善晚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肝组织形态学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姚豫桐罗兰云薛华骆乐邹海波王冠安志明钟明黄晓兵
-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肝硬化干细胞移植
- 经MDT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晚期肝癌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多学科诊疗(MDT)机制治疗晚期肝癌,探索将其变为慢性疾病的可能。方法采用MDT机制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多次MDT诊疗确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多次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手术切除、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多次微波消融、放射治疗等治疗手段。结果晚期肝癌患者经治疗后已无瘤生存5年多,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MDT机制下制定个体化的方案,适时采取合理的、安全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的生存获益,有将晚期HCC变成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 邹海波罗兰云王显魁路涛谢坪陈吉东王冠骆乐姚豫桐向光明薛华黄孝伦
- 关键词:肝癌
- 我国首例胰腺次全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总结分析胰腺次全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全胰腺实质弥漫性病变及其他治疗均失败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行胰腺次全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并对随访3个月的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无吻合口漏、无严重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腹痛完全缓解,术后未使用任何镇痛药。随访期间患者空腹血糖及C肽在正常水平,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胰腺次全切除联合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是治疗全胰腺实质弥漫性病变及其他治疗均失败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理想方法,既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又最大程度地预防了外科性糖尿病的发生,即使术后移植胰岛仅保留部分功能,但对于维持血糖的生理性平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致命性低血糖的发作是十分重要的。
- 姚豫桐罗兰云薛华骆乐魏玲玲杨卯竹陈和平邹海波王冠安志明钟明朱一帆邓绍平黄孝伦
-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 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每日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5μg/kg,治疗3~5d,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的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检测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达(1.8±1.7)×10^6/kg.采集后第2天在DSA检查下行经股动脉超选肝动脉植入术或手术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至门静脉主干注入,术中监测门静脉压力.术后积极降低门静脉压力,保护肝肾功能;第3天给予抗凝治疗,防止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2)随访情况:患者生存率、肝功能Chi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学Knodell评分、慢性肝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评分.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随访,随访内容为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B超及CT检查患者腹腔积液情况;行肝功能Child及MELD评分;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取活组织检查;调查患者慢性肝病生存质量.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治疗情况:42例患者经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大小便情况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0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Ⅰ度肝性脑病3例,术后1个月及3个月各发生肝肾综合征1例均死亡,术后6个月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自发性腹膜炎1例,其余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随访情况: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5
- 骆乐薛华罗兰云姚豫桐邹海波王冠向光明魏玲玲杨卯竹张天谢坪徐钢邓绍平黄孝伦
-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模型
- Lin28B/let-7信号通路参与胰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性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靶向调控Lin28B/let-7基因信号通路,进一步证实Lin28B/let-7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胰腺癌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探讨调控Lin28B/let-7通路改变胰腺癌化疗耐药性的可能性。方法将胰腺癌AsPC-1细胞分为基因过表达组、基因沉默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基因过表达组将构建的过表达Lin28B质粒(pCMV6-Lin28B)转染至胰腺癌细胞中,基因沉默组转染沉默Lin28B质粒(pGFP-shLin28B)。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Lin28B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28B、let-7家族mRNA表达水平。将转染干预后的两组细胞再用含有不同浓度吉西他滨的培养基继续孵育72h后,以MTS法检测其细胞活力。结果转染pCMV6-Lin28B质粒能使Lin28BmRNA及蛋白有效过表达,let-7家族表达水平下调;而pGFP-shLin28B质粒使Lin28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et-7家族表达水平升高。与之相对应的是,调控Lin28B_(high)/let-7_(low)显著提升了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受力,而调控Lin28B_(low)/let-7_(high)则使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增加。结论胰腺癌细胞中Lin28B基因可能通过靶向调节let-7表达水平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而调控Lin28B/let-7信号通路可能在逆转胰腺癌对吉西他滨化疗药物耐药性方面具有深入研究价值。
- 张绪鑫邹海波刘进衡牛良波张刚
- 关键词:胰腺癌耐药性LET-7吉西他滨
- 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治疗囊型肝包虫病疗效分析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切除术治疗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为2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充分评估,静滴100 mg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以防止过敏。沿肝组织与囊肿间纤维间隙切除包虫外囊,并妥善夹闭所遇血管及胆管。注意隔离囊液,标本装袋取出,高渗盐水浸泡术野防止复发及播散转移。术后予以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及健康宣教。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例术中囊肿破裂,但获妥善处理,无过敏反应发生。手术时间50~230 min,平均(115±63)min;出血量50~600 ml,平均(230±155)ml;住院5~16 d,平均(7.2±2.6)d。1例术后出现胆漏,经治疗1周后痊愈。随访2~35个月,未见肝脏及腹腔包虫病复发。1例右肺下叶新发病灶。结论:对囊肿位置表浅、腹腔镜下易于暴露操作、直径小于10 cm的囊型包虫病,在有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基础、有囊型包虫病处理经验的医院,腹腔镜下肝包虫外囊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首选术式。
- 邹海波罗兰云王冠薛华骆乐姚豫桐向光明黄孝伦
- 关键词:外囊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n=24)及全肠外营养(TPN)组(n=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SEN组患者PA明显升高,术后第10天TP、ALB、PA均明显高于TP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 姚豫桐向光明薛华罗兰云骆乐邹海波王冠赖春友邓绍平黄孝伦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