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作品数: 342被引量:495H指数:10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金属学及工艺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曾科
作品数:124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邻苯二甲腈 聚酰亚胺 热氧稳定性 热性能 自催化
杨屹
作品数:258被引量:693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燃烧合成 电场 电场作用 数值模拟 硬质合金
缪培凯
作品数:36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电子束辐射 分光光度法 热性能 聚乳酸 流动注射分析
吴明霞
作品数:110被引量:1,241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脉冲磁场 大学生 中小学教师 工作-家庭冲突 问卷
唐文睿
作品数:24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聚乳酸 苯并噁嗪 马来酰亚胺 烯丙基醚 复合材料
侧链含硫的联苯四酸二酐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
2011年
以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为原料合成了2,2′-苯硫醚-4,4′,5,5′-联苯四酸二酐,然后分别与对苯二胺和4,4′-二胺基二苯醚通过高温缩聚法制备出两种侧链含硫的新型聚酰亚胺(PI)(PI-1和PI-2)。与文献报道的直接由BPDA为二酐制备的PI相比,PI-1和PI-2均表现出良好的有机可溶性。热重分析表明,PI-1和PI-2在氮气氛围下失重5%的温度分别为434,402℃;由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得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97,286℃。
郭乔高帅李黎鲁东奎曾科杨刚
关键词:聚酰亚胺溶解性
Cr12MoV导辊中贯穿裂纹的形成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导辊贯穿裂纹萌发和扩展的机理。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手段分析贯穿裂纹的裂纹源和扩展区域的显微图像和化学成分,结合X射线衍射仪和维氏硬度仪研究裂纹导辊组织中碳化物的种类及硬度,运用数值模拟分析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情况,分析Cr12Mo V导辊中贯穿裂纹的萌发原因和扩展机理。结果元素偏析是Cr12Mo V导辊贯穿裂纹萌发的主要原因,近表面氧、铬两种元素明显高于裂纹扩展区域,导辊在内应力的作用下分离,在近表面处产生裂缝,形成裂纹源。高硬度共晶碳化物是Cr12Mo V导辊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共晶碳化物主要是(Fe,Cr)7C3型块状颗粒,硬度为1327HV,其周围产生大量微裂纹,并相互连接形成网状而分割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扩展,形成贯穿裂纹。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对贯穿裂纹进行模拟仿真,对裂纹扩展应力进行分析,裂纹尖端应力最大,约为裂纹扩展应力的1.5倍;沿裂纹扩展方向,应力先急剧减小,然后呈抛物线型,在导辊径向厚度达最大时存在一个极大值,在导辊上下表面应力最小。结论导辊中合金元素和共晶碳化物对其裂纹的萌发和扩展具有较大影响,裂纹扩展应力场与初始裂纹位置和导辊尺寸直接相关。
黄书林杨屹杨刚兰乔
关键词:CR12MOV导辊元素偏析数值模拟
体外电刺激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特异性标志物MEF-2C和Cx43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由于具有向心肌方向分化的潜能,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能够修复心脏组织损伤的重要治疗选择。在本实验中我们探讨了体外不同的电刺激时间对B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的影响。实验共分为三组:1电刺激组,完全培养基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受到电压为2V,频率为2 Hz,脉宽为5ms的电刺激,作用时间为30min/d、2h/d、4h/d、6h/d,连续作用10d;25-氮胞苷(5-Aza)组,5-Aza(10μmol/L)诱导rBMSCs 24h,然后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10d;3空白对照组,完全培养基静态培养rBMSCs 10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rBMSCs的肌细胞特异性增强因子-2C(MEF-2C)mRNA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rBMSCs的MEF-2C蛋白和Cx43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持续时间的电刺激组及5-Aza组的MEF-2CmRNA、Cx43mRNA表达量及MEF-2C蛋白、Cx4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体外电刺激可以诱导rBMSCs向心肌方向分化,其中2h/d作用效果最佳,但其机制尚未明确。
唐敏杨刚姜建何学令李汇明张梦颖吴文超刘小菁李良
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保温时间对电场烧结NdFeB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用电场烧结方法制备了NdFeB合金,通过对烧结压坯在保温过程中的收缩量和烧结体的SEM分析,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烧结试样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烧结试样的致密性逐渐提高,富Nd相分布逐渐变得均匀和弥散;当保温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磁体中的富Nd相将会过分集聚长大。当烧结温度为1000℃时,其最佳保温时间约为8min。
李兵杨刚杨屹冯可芹郭尔奇
关键词:电子技术NDFEB保温时间显微结构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铸造工艺模拟被引量:4
2011年
设计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的铸造工艺,利用UG进行三维造型,应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进行充型模拟、凝固模拟、温度场模拟,预测了铸件缩孔、缩松缺陷产生的部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底注式、保温冒口、底部加冷铁等浇注和补缩工艺,可以保证铸件的顺序凝固。试生产了1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符合性能要求。
陈德平许健杨刚杨屹张泽磊
关键词:铸钢件主轴数值模拟PROCAST
基于非金属催化体系可控合成双羟基封端聚碳酸亚乙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
2019年
报道了一种以双官能度的醇氧负离子为活性中心,三乙基硼(TEB)为单体活化剂所构成的非金属催化体系,可有效催化CO2与环氧乙烷(EO)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用于合成聚碳酸亚乙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同时,通过直接控制催化体系内三乙基硼的加入量可有效调控环氧乙烷单体的活性,实现绿色合成碳酸酯含量可调控(10%~99%)的双羟基封端的聚碳酸亚乙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的目的。以碳酸酯含量为56%的共聚物为例,研究其水解性能发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39000降解为4000和500的聚醚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也从窄分布变为更宽的分布,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叶李薇彭华乔彭华乔夏祖西杨刚
关键词:二氧化碳环氧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聚氧化乙烯
脉冲磁场处理对铁钴合金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2022年
针对铁钴合金高钴含量和均匀化过程缓慢导致的机械加工困难、所需后处理时间长的问题,利用多物理场活化烧结技术(Micro-FAST)制备了铁钴合金,并采用脉冲磁场处理技术对铁钴合金进行了改性处理,结合微观组织的分析,对脉冲磁场的作用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脉冲磁场处理技术可以改善合金的晶界缺陷状态和晶内缺陷,促进错排原子移动至晶格点阵位置;经脉冲磁场处理后,铁钴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从197.38 emu/g提高到214.11 emu/g,提升约8.5%,矫顽力从62.85 Oe降低至51.38 Oe,降低约18.2%;同时改善了合金的残余应力状态,残余应力平均降低约8.62%。
冯卫东李明星周博皓吴明霞杨刚
关键词:脉冲磁场
含氧族元素过渡链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的性能
2009年
合成了四种含氧族元素过渡链(醚键及硫醚键)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证实了它们的结构。氮气氛下的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四种单体的性能进行的表征结果显示,带有氨基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在高温下出现了自加速热固化现象,不带氨基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没有出现自加速热固化现象;含硫醚键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热性能可以优于对应的含醚键衍生物。含硫醚键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在空气氛中的TGA测试结果显示,由于未发生热氧化交联反应,但热氧化降解明显,其热性能反而更低。
刘韬曾科缪培凯杨刚
关键词:邻苯二甲腈
工艺参数对Micro-FAST制备多孔NiTi合金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Micro-FAST技术成功制备出多孔NiTi合金,烧结时间短,成本低,节能环保。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孔隙度先减小后增加,再略微减小,有害相NiTi_2和Ni_3Ti减少,趋于形成NiTi单相。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试样孔隙分布均匀,随着烧结保温时间的延长,烧结试样孔隙度高达32.2%,孔径范围在100μm左右,符合人体骨组织植入物的要求。
高翌赵旦刘剑杨屹杨刚
关键词:烧结温度多孔NITI合金生物医用材料
一种胺型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氮气氛围中利用低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法,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上接枝丙烯腈(AN)进而通过酸性水解、霍夫曼降解,制备一种胺型螯合树脂(LDPE-g-VAm),并考察这种螯合吸附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铜离子的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值及循环次数对铜离子螯合吸附能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吸附材料进行全反射红外(FT-IR)的表征。
胡军徐国亮曾科赵春娥李文栋朱俊赵永超申晓华杨刚
关键词:低密度聚乙烯预辐照接枝铜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