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恩琪
作品数: 34被引量:221H指数:9
  • 所属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赟
作品数:37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沟道 场效应晶体管 可重构 种源
洪蓉
作品数:7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苏州河底泥 抗氧化系统 小鼠 河水
喻云梅
作品数:8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小鼠 黄孢原毛平革菌 环境生物学 白腐真菌
何德富
作品数:43被引量:20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塑料 声反应 土壤 帕金森病 鱼藤酮
刘贇
作品数:6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
研究主题:极低频电磁场 生物学效应 脂质过氧化 坐骨神经 雌性生殖
活性黑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观察了活性黑KN-B(Reactive Black KN-B,RB KN-B)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力和菌丝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黄孢原毛平革菌对RB KN-B的降解。于P.chrysosporium培养液MnP酶活达最高前,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50 mg/L,200 mg/L,350 mg/L和500 mg/L的RB KN-B。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液MnP酶活,电镜观察菌丝超微结构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培养液中RB KN-B的降解。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50 mg/L RBKN-B组的MnP酶活力增强,200 mg/L3、50 mg/L和500 mg/L组的MnP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电镜观察显示,经RB KN-B作用后,菌丝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含物减少,胞质浓缩,出现质壁分离现象,500mg/L组有大量细胞解体;3)紫外可见光谱扫描显示,RB KN-B经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可见光波段最大吸收峰由598 nm移至525 nm和556 nm,峰值减小,紫外波段的吸收峰由315 nm移至352 nm。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对RB KN-B的反应类似机体对不良环境因子的应激反应,经历了诱导、抑制及衰退的过程;RB KN-B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随RB KN-B浓度增高而增强,表明RBKN-B对MnP酶活的抑制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结构受损密切相关;黄孢原毛平革菌对RB KN-B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中MnP作为关键酶起了重要的作用。
喻云梅刘赟黄民生翁恩琪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黑KN-B锰过氧化物酶超微结构
运动疲劳对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37
2005年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胞外玻璃微电极技术,对运动疲劳前后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神经元动作电位时程及动作电位发放形式进行记录,并对放电神经元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在记录到的运动疲劳组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中,19%自发放电频率>10Hz,而对照组仅有6%,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2)运动疲劳组大鼠新纹状体神经元除观察到规则单脉冲放电、不规则单脉冲放电、单脉冲与爆发式并存的放电形式外,还观察到规则爆发式放电,其串间隔集中在140~210ms;(3)运动疲劳组高频自发放电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新纹状体的外侧深部区域。结论:运动疲劳后新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发生改变,高频放电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运动疲劳后神经元放电形式发生改变,可能与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相关。
乔德才侯莉娟何德富翁恩琪
针刺胃俞、足三里抗急性应激性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3年
选用 SD 大鼠57只,观察了大鼠正常胃肠里浆膜电极引导的胃电情况,和经束缚-旋转后应激性胃肠里活动的变化。观察到针刺胃俞、足三里能减轻应激性的胃肠粘膜损害。并伴随着对于抑制性胃肠电反应的明显的去抑制作用。
项立敏朱凤仙马颖翁恩琪汤国英
关键词:针刺胃俞足三里胃肠粘膜损伤
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人体测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3年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环境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人群某些肿瘤,如白血病、乳腺癌、脑肿瘤等,以及生殖、神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系统疾患的发病相关。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验室人体测试的支持。然而,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影响的确切效应,迄今尚未能作出结论,亟待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水平的研究。
刘赟翁恩琪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流行病学调查
二硫化碳对大鼠子宫肌电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职业接触CS2可致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已经证实:长期接触CS2可导致作业女工月经失调[14],但对与此直接关联的CS2对子宫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子宫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已被证实可直接影响胚胎发育,并导致早产、流产的发生[5]。为了保护CS2...
汤国梅翁恩琪
关键词: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及其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大鼠心肌组织的损害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二硫化碳 (CS2 )及其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大鼠心肌组织的效应。方法 分别或同时对大鼠进行CS2 染毒与噪声暴露 ,测定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并在光镜下观察心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CS2 染毒 (189mg/kg)致使心肌细胞SOD活力由(4 4.36± 0 .43)U/mgpro下降至 (4 1.78± 0 .5 1)U/mgpro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DA含量由 (2 .2 0±0 .0 9)nmol/mgpro上升至 (2 .72± 0 .2 7)nmol/mgpro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组织学观察显示心脏血管肿胀 ,少量心肌纤维断裂 ,横纹消失。CS2 染毒合并噪声暴露动物 ,上述变化明显加剧 ,SOD活力和MDA含量分别为 (4 0 .2 1± 1.0 1)U/mgpro和 (3.99± 0 .2 8)nmol/mgpro,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CS2 可干扰心肌的自由基代谢 ,加剧脂质过氧化 ,进而对心肌造成损害 。
白云峰刘赟翁恩琪
关键词:二硫化碳噪声脂质过氧化心肌损害心肌形态学
交通噪声对不同人格类型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对42名分属于典型外向稳定、内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不稳定4种人格类型的受试者,进行30min、(90±2)dB(A)的交通噪声暴露,测定每搏左心室作功(LVSW)、总外周阻力(TPR)、每分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结果表明:外向不稳定型组LVSW在噪声暴露中及暴露后均显著下降。4组受试者的TPR均显著上升,其中内向不稳定型TPR在噪声停止20min时依然处于显著的高水平。内向不稳定组CO在暴露中和暴露后均显著下降,其余3组CO在噪声暴露后下降。外向稳定型组的MAP在噪声暴露即刻、暴露中和暴露后均显著上升。结果提示:噪声暴露能够影响受试者的心功能,对不稳定型受试者的影响明显大于稳定型受试者。
刘赟翁恩琪
关键词:心功能人格类型交通噪声
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睾丸细胞DNA以及精子染色质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研究50Hz电磁场暴露对小鼠睾丸细胞DNA以及精子染色质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雄性小鼠暴露于0.2mT或6.4mT、50Hz电磁场中,持续4周,分别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精子染色质结构检测法分析睾丸细胞DNA断裂情况以及精子染色质结构。结果经电磁场暴露后,0.2、6.4mT组睾丸细胞彗星的相对尾长、彗尾相对DNA含量分别为17.86%±14.60%、2.32%±4.26%及17.88%±13.71%、2.35%±3.87%,与对照组(13.06%±12.38%、1.52%±3.25%)相比,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6.4mT组发生DNA迁移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7.83%、39.38%,对照组为25.64%。流式细胞术对精子染色质结构检测的结果表明,S.D.αT(αT分布标准偏差)、XαT(αT均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COMPαT(主群以外的精子占总精子的百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有上升的趋势。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可引发睾丸细胞DNA链断裂增加,可能引起精子核染色质浓缩异常。
洪蓉张燕刘赟翁恩琪
关键词:睾丸DNA损伤染色质
极低频电磁场及与铅联合作用对发光细菌Vibrioqin ghaiensis发光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观察了 5 0Hz,0 .1~ 9.6mT ,10~ 30min的电磁场暴露及其与铅的联合作用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 (Vib rioqinghaiensissp .nov)发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电磁场暴露能增强发光细菌的发光 ,在 6 .4mT附近 ,增强作用最为强烈 ,在 0 .2~ 0 .4mT附近 ,增强作用显得最为微弱 ,提示ELFEMFs对发光细菌的效应具有剂量“窗口”特性 ;Pb(0 .2~ 1.6mgL-1)能抑制发光细菌发光 ,并随着Pb剂量的增大 ,抑制效应愈明显 ,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 ;电磁场与Pb合并作用 ,Pb并没有改变电磁场对发光细菌效应的包括剂量窗口在内的特性 ,但 3.2~ 9.6mT的电磁场暴露提高了发光细菌对Pb剂量变化的敏感性 .图 3表 3参
刘赟喻云梅翁恩琪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发光细菌
环境、脑和行为:学习和记忆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1987年
本世纪初,在巴甫洛夫的创导下,学习和记忆的研究开始从完全依赖于心理学的内省,发展到实验性的行为分析。这一重大进展,使人们确立了如下的信念:反映学习和记忆的行为变更,乃是神经细胞及其相互联系变化的结果。同时,也激励细胞生物学家去研究构成行为活动基础的细胞系统(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细胞)的特性。六十年代以后,由于方法学上的进展,促使行为的研究和脑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二者有了明显的连结或沟通。学习和记忆机理的探索,正酝酿着一次新的突破。
翁恩琪冯瑞本林伟春
关键词: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生物学研究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