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作品数: 489被引量:2532H指数:25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顾建平
作品数:512被引量:2,928H指数:2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造影术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何旭
作品数:213被引量:1,293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放射学 溶栓治疗
苏浩波
作品数:207被引量:1,210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楼文胜
作品数:230被引量:1,229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放射学
陈国平
作品数:186被引量:993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性 放射学 置管溶栓
IPAH患者血浆IL-8水平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AH,IPAH)患者血浆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确诊为IPAH的患者6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集IPA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检测血浆IL-8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指标、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基线数据,并且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IPAH患者血浆中IL-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7.9±4.3)pg/mL vs.(4.6±1.8)pg/mL,P=0.001]。以IL-8浓度7.44 pg/mL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高IL-8组(IL-8>7.44 pg/mL,n=31)和低IL-8组(IL-8≤7.44 pg/mL,n=32),高IL-8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更高,表现为心指数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更低,而血浆尿酸更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IL-8水平与IPAH患者肌酐(r=0.311,P=0.01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r=0.294,P=0.020)、尿酸(r=0.296,P=0.019)和右心室舒张末径(r=0.329,P=0.008)呈正相关。相反,IL-8与混合静脉氧饱和度(r=-0.453,P<0.001)和心指数(r=-0.371,P=0.003)呈负相关。按照目前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标准,63例中10例为阳性,其余53例为阴性,所有阳性患者接受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0例阳性患者血浆IL-8浓度为(7.5±4.0)pg/mL,而阴性患者为(8.0±4.4)p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杨辉冯启凡章敬水胡学俊张娟陈亮林松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IL-8生物标志物
前列腺素E1在体外循环中调控炎症反应及肺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PGE1)调控炎症系统对体外循环(CPB)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3月至6月2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PGE1治疗组),各12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时从中心静脉泵入PGE1[15ng/(kg·min)]至CPB结束。于转流前5 min、心脏复跳后15 min检测左、右心房血中性粒细胞(PMN)及血小板(Plt)计数。检测转流前5 min(T1)、转流30 min(T2)、心脏复跳后15 min(T3)、CPB结束1h(T4)和6 h(T5)的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后、开胸后、CPB及手术结束时的肺顺应性(CL)及氧合指数(OI)。结果:①两组转流前左、右心房血PMN、Plt无显著差异。心脏复跳后15 min对照组左心房血PMN、Plt明显低于右心房血(P<0.01),实验组左、右心房血PMN、Plt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sE-选择素的浓度逐渐升高,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③CPB开始后实验组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④CPB结束时,实验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肺顺应性(compliance of lung,C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GE1可减轻CPB引起的PNM及Plt在肺内聚集、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少全身炎症反应,并减轻由此引起的肺损伤。
赵飞陈亮甄福喜
关键词:前列腺素E1炎症反应肺保护
3D肺部模型 精准肺段切除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逐渐用于临床治疗之中。目前,3D技术已经用于打印硬质的骨骼,为患者成功实施了矫形手术;但是打印肺以及其他脏器的技术还在摸索研究中。近期,胸外科专家联合影像学专家,共同研究,成功打印出全国首例3D肺部血管和肺气管模型,并为一名早期疑难肺癌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咳嗽数月竟是肺癌45岁的唐女士在一家企业担任高管,正处于事业鼎盛时期。今年春节,唐女士出现了反复咳嗽,由于工作繁忙,并未在意。4月中旬体检时,医生发现她的左上肺有个磨玻璃状结节影。
陈亮吴倪娜侯雨萌徐心峰
关键词:肺段切除矫形手术结节影胸腔镜手术小结节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异同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的异同点。方法 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7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根据DSA表现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52例)和动脉血栓形成组(2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发病时间、梗阻部位、发病肢体性质、临床表现、缺血程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动脉栓塞部位好发于髂股动脉(χ2=5.44,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病变可累及多个部位(P=0.02)。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χ2=4.15,P<0.05)和运动障碍(χ2=9.42,P<0.05)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对侧动脉搏动相对正常(χ2=18.10,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χ2=10.01,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χ2=9.11,P<0.05),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χ2=5.44,P<0.05)。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合并糖尿病(χ2=12.37,P<0.05)、高血压(χ2=7.96,P<0.05)及吸烟(χ2=8.18,P<0.05)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者(χ2=14.00,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χ2=4.24,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有助于鉴别两者的临床因素包括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对侧动脉搏动情况),梗阻的部位,既往有无间歇性跛行及栓塞史,缺血程度及外周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夏彩凤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
关键词:急性肢体缺血下肢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
浅低温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肌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浅低温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50例瓣膜置换手术病人分成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5min,体外循环后2、6、24和48h采血测定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取右房心肌组织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对照组再灌注后CK、CKMB、LDH、AST比实验组明显增高(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明显,实验组基本不变。结论浅低温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降低心脏手术患者CK、CKMB、LDH及AST活性,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姜敏炎陈亮张剑平吴伟敏唐岳云蒋平李晓霞
关键词:心肌酶心肺转流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周围动脉瘤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周围血管动脉瘤12例(其中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病变部位分别为锁骨下动脉3例,髂总动脉5例,股动脉3例,腘动脉1例.锁骨下动脉...
陈亮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汪涛
胸闷、气喘一月
病例摘要患者女,39岁,清洁工。因"胸闷、气喘一月",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活动受限,休息则缓解。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偶有干咳,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有低热,无盗汗、消瘦,...
周林福陈亮朱全王聪徐海崔学范蒋雷服黄茂殷凯
关键词: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障碍
文献传递
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应用。 方法:12例12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7例、闭塞4例,右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1例。 ...
何旭顾建平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
关键词: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文献传递
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罕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施万印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汪涛赵伯翔
关键词:咯血腹腔干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介入血管腔内治疗的初步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介入血管腔内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腹部CT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ISMAD,本组病例确诊后行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术后继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并术后1、3、6个月进行CTA或血管造影随访。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2例,双支架重叠技术3例,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术后3周内症状逐渐消失;术后3~6个月时肠系膜上动脉CTA及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不显影,支架腔内血流通畅;随访3~12个月(平均7.8个月)夹层动脉瘤无复发。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ISMAD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苏浩波顾建平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宋进华汪涛徐克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